原文/NewLife成長百科

 

早教,即是指給嬰幼兒的早期教育,除了早期智力的開發,更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全的成長,期許給予和諧發展的教育。雖然早教的方法有很多,但也避免不了衍生出許多錯誤的觀念,父母不必要求早教的成果一定要是完美或是讓早教的時間提早過多,若能循序漸進,才不會讓寶寶因為不斷的嚐到失敗與負面挫折而限制了其潛能的發揮喔!以下早教適用兩個月大的寶寶,分為語言與動作兩個部分:

 

教寶寶練習發音

 

 

 

寶寶在學習語言時,本就具備很強的模仿能力,當爸爸媽媽在說話時,寶寶會很仔細的觀察父母的唇形,所以在做語言訓練時,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將說話速度放慢,注意發音正確,反覆的講給寶寶聽,即使剛開始寶寶還不一定能學會,但也會深入到記憶當中。

 

可以試著用最簡單的單音節,面對寶寶以溫柔的聲音發出,讓寶寶看得見口型,也能試著跟著發音。另外,父母可以在寶寶較開心的時候,拿一些能動的、會發出聲音的或是顏色鮮豔的玩具,在寶寶面前搖晃,邊有節奏感的搖邊發出聲音,這樣可以促進寶寶發音器官協調發展,讓寶寶盡快發音。這樣的練習訓練,時間不宜持續太久,否則會讓寶寶失去興趣而不再配合。

 

精細動作訓練─促進寶寶手部感知覺發育

 

可以給寶寶手上戴著繫有鈴鐺的緞帶或是搖晃可以作響的手環,這樣寶寶會對自己的手感到興趣,會經常玩耍、吸吮自己的手,以此達到促進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另外,父母可以拿玩具塞到寶寶的雙手中,並握住寶寶的手指引導寶寶抓握手中的玩具,待寶寶抓住後再把玩具從寶寶的手心移到邊緣,看寶寶能否主動抓握,經常練習,相信寶寶會主動開始抓住即將脫離掌心的玩具。

 

大動作能力訓練─提高寶寶身體協調性與主動性

 

透過抬頭與側翻的練習,讓寶寶的身體協調性與主動性能有所提升,父母可根據寶寶的發育狀況進行。

 

1. 俯臥抬頭:使寶寶俯臥,兩臂屈肘於胸前,媽媽在其上方引導寶寶抬頭。時間可視練習狀況,建議從一開始的30秒/次延長到3分鐘/次

2. 坐位豎頭:將寶寶抱坐在自己的一隻前臂上,寶寶的頭背部貼在胸前,另一隻手抱住寶寶的胸部,並使寶寶面前呈現廣闊的空間,並注意到周圍更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如此可激發寶寶的興趣,使寶寶主動練習豎頭。

3. 輪流側翻:用寶寶感興趣的玩具(可發出聲音的),在寶寶頭部左右側逗引,使寶寶頭部跟隨轉向去注意玩具,每次2~3分鐘,建議每日數次練習。,以此促進警機的靈活性與協調性,為後續的側翻作準備。

4. 側翻練習:先讓寶寶仰臥,再用寶寶感興趣的玩具(可發出聲音的),吸引寶寶轉頭注視。然後握住寶寶的一隻手,另一隻手將寶寶同側的腿放到另一條腿上,輔助寶寶向外側側翻注視,如此左右反覆輪流練習,每次練習側翻2~3輪,建議每日兩次。

 

 

除了上述的練習以外,父母還可以多跟寶寶聊天講話,在寶寶睡覺前講些童話故事或是在床邊的牆壁上貼一些生活大小事物的圖片,然後指著圖片教寶寶看圖視物,久而久之相信寶寶能漸漸有所掌握喔!

 

圖片來源:node631620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們的哭聲是用來表達自己情緒的語言
剛出生的寶寶由於還不會使用語言來做溝通,但寶寶來是會使用另外一種語言來表達自己,就是「哭聲」,無論是翻滾大哭、啜泣或是嗚嗚哭泣,都有他們自己所表達的意涵!換句話說,寶寶得哭聲其實不僅代表眼淚、聲音、情緒,同時也可以表達寶寶的情緒。日本長崎大學醫學系的研究小組經統計發現,寶寶哭聲可以表達"撒嬌"、"生氣"、"飢餓"、"困倦"、"難過"等五種不同的情緒,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這五種哭聲又有什麼特徵呢?

 

寶寶在"撒嬌"時,音量跟音調會比平常高,這時候的哭聲主要是想引起周圍大人的注意,所以不會流出太多眼淚。也就是再說「跟我玩~跟我玩」的意思;寶寶在"生氣"時,音量與音調會比"撒嬌"更加尖銳,像是突如其來的尖叫,同時也會伴隨較多的肢體動作,也就是說「"尿布濕了啦,很不舒服耶!」

 

 

寶寶在"飢餓"時,會出現很特別的哭聲,像是"mm"的聲音,有趣的是寶寶的哭聲中也會出現類似"mama"的呼喚聲,也就是再說「媽咪!媽咪!給我喝ㄋㄟㄋㄟ」;寶寶在"困倦"、"難過"時,寶寶的哭聲會比"撒嬌"更加低沉一些,但實際上,"困倦"與"難過"的哭聲較為相近,也就是再說「你們都不跟我玩!」、「媽咪,妳在哪裡?」

 

資料來源:
[1]pixabay
[2]wikimedia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 代的社會,比起以前來說可以是更加進步且快速,但相對的比起過去也更加忙碌。因為現代社會忙碌不分男女,慢慢的高齡產婦的比例也逐年升高,醫學上女性的適 孕年齡在20~30歲之間。若是懷孕年齡在35歲以上,醫學上就稱作高齡產婦。高齡產婦比起一般孕婦共容易出現一些不可輕忽了危機。資料統計顯示,近年來 高齡產婦的人數在國內外均明顯增加。

 

以台灣為例,35 ~ 39歲的產婦於97年比96年增加了3.97%,40 ~ 44歲更增加了8.22%。高齡產婦面臨的危機很多,除了容易造成流產、早產、體重不足或子宮外孕以外,胎兒先天的染色體異常、先天疾病、唐氏症甚至胎死腹中的機率都會比較高!

 

 

依 年紀計算,孕婦年紀越大,流產機率越大。25 ~ 29歲的流產率為11.9%,35 ~ 39歲的流產率則為24.6%,40 ~ 44歲高達51.0%。另外高齡產婦的併發症,就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卻在懷孕時出現高血糖的現象,發生率約為 1~3%,這樣的併發症更容易導致流產、早產、先天畸形、胎死腹中或其他症狀的發生。所以高齡產婦比起一般年輕產婦來說,除了需要婦產科醫師傳業照護以 外,更需要其他外科醫師的配合幫忙,來減低高齡產婦生產時所帶來的風險。

 

為避免高齡產婦,產檢就顯得先當重要!絨毛膜取樣穿刺在懷孕的10~12周測定,以檢測胎兒的基因與先天疾病的問題,即早發現是否有異狀。另外以抽血檢測唐氏症與羊膜穿刺等皆可以降低高齡產婦所帶來的影響。

 

 

除了醫師的產檢配合,當然媽媽自我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也有許多注意事項,以下幾點供準媽媽與準爸爸參考:

 

1. 忌口:高齡產婦在懷孕期間容易發胖,體重過度增加的情況,就容易導致糖尿病的發生,使分娩帶來困難。所以懷孕期間就要避免吃太甜的食物,並以溫和的食物來代替,當然菸酒等刺激性物質也是絕對禁止!總之均衡飲食最重要。

 

2. 環境:太吵太擁擠的環境都不是和胎兒的發育,當然一些放射性來源等都要遠離,避免影響胎兒。

 

3. 遵照醫師指示定期產檢,拒絕相信偏方與亂服用藥物。

 

4. 分娩前充分休息與睡眠、保持情緒的舒暢與穩定,當然胎教也是非常重要的,聆聽優美的音樂、說說故事等方式,皆是增進感情與胎教的好方法喔!

 

 

漸漸高齡的社會,生產年齡也跟著上升的時代,準媽媽們當然會很期待有個健康快樂成長的寶寶,產檢與平時的胎教與飲食控制,當然不能光靠媽媽一個人的努力,更需要的是家人的幫助與扶持,快樂健康的生產才能有聰明且美麗的寶寶喔!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網址:http://www.newlife101.com.tw/lm_news_view.php?id=394 )

 

每當寶寶發高燒,便會讓我們聯想起脫水症,但真正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呢?小孩子容易發生脫水症的原因,就在於身體水分攝入和排出失去平衡。「不會變成脫水症吧?」常有帶著發燒不退,又沒食慾的孩子過來的媽媽會這麼問。真不禁讓人感嘆脫水症的名詞竟然如此普遍。

 

我們體內最多的物質是水分。成人的男性約佔體重的60%,女性則因比男性多了些脂肪,約有50~55%。這些水分可區分為細胞內外兩種,還在媽媽肚子中的胎兒或剛出生的嬰兒體內,水分則占有體重的80%。我們沒有水就無法存活下去。每天都要大量的水分。也就是說除了眼睛所看到的水之外,還有食物中所含的水分,隨著食物在體內燃燒時所產生的那為數不多的水分,全在體內進進又出出的。

 

每一公斤的體重一天所需要的水分攝取量,大人只有四十毫升左右,嬰兒卻需要近四倍約一百五十毫升。從幼稚園或學校剛回來的孩子們最會喝水。就因為如此大量的水分進出,一遇有下痢、嘔吐,再加上缺乏食慾而無法攝取水分時,便容易併發脫水症了。我們體內的水(體液)中溶有各式各樣的鹽分(亦稱電解質),其中最多的當屬鈉和氯。另外,還有少量的鉀和鈣。就因為體液中含有如此多種的鹽分,所以脫水症可說是「體內水分和鹽分流失的一種症狀」。在我們的體內,有一種將體液的量和組成保持一定的功能,若是超越了這種功能的界限,而使水分和鹽分流失,便會破壞體內許多功能,於是便出現一些病症了。

 

嬰幼兒總是常出現下痢,有時是不需要太擔心的。但是,媽媽們千萬要記得觀察嬰兒排便。因為它可以對其是否患病,體重的增加和情緒的起伏有所掌握。

 

 

需要多補充水分的特殊狀況

 

一、腹瀉

寶寶腹瀉容易造成水分及電解質流失,此時家長們不妨補充一些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或衛生署核可的寶寶專用電解質液。我們可以從寶寶的排尿量知道補充的水分是否足夠,如果一天排尿量已有6-8次,則水分補充已足夠。

 

二、發燒

通常身體每上升一度,需要多補充約12%的水分,我們以一般正常體溫攝氏37度為例,如果寶寶發燒到攝氏39度,則須多補充約24%的水分。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喝足所需水量?

 

一、尿量


一歲以前寶寶的排尿次數約在10次以上,尤其在新生六個月之前的寶寶,膀胱儲尿量還太少,一天可能會排尿超過15次。不過可能因為天氣炎熱讓排尿量降低,因為水分以流汗的方式排出體外。

 

二、外觀

 

一週的增重速度小於100公克或有唇乾、手乾、皮膚張力減退的現象發生時。不過此判斷較為主觀。

 

三、嚴重時的症狀

 

當小寶寶出現精神恍忽、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冰冷、嗜睡、心跳變快或呼吸較急促等症狀,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圖片來源:buzzhandzhihuimami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對孩子的影響
大家可能都有聽過從小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當然這句話不是絕對的,不過音樂的聆聽與學習普遍認為確實對孩童有正面的影響,有許多統計研究顯示出美好的音樂對孩童的成長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如讓小孩子聆聽古典音樂有助於讓孩子們能夠靜下自己的心讓孩子更有專注力來做學習而且可記憶較多的資訊。不僅如此,音樂還可提高孩子助人為樂的精神更樂於去分享幫助他人以及提高了相互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從小學習或是聆聽正確類型的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以致於這些孩子的課業成績普遍會優於其他的小孩。音樂對人的思維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它可以讓一個人在更好的心態下去面對學習,從小學習聆聽音樂的孩子的人格特質上通常有認真仔細、更開朗、更積極上進等特質。

 

 

音樂胎教 影響寶寶未來
音樂對胎兒的發育與成長有著很好的安撫作用。在懷孕的期間,肚子裡的小寶貝確實能感受到媽媽的心境,此時期母親可以選擇聆聽一些適合胎教的音樂,聆聽這些音樂能夠引發良好的情緒,對母親與胎兒間的親密感有著正向的幫助,或許也影響著小寶貝未來的身心靈成長。胎教音樂通常是一些旋律輕鬆柔和舒適的古典音樂,這些使人放鬆的胎教音樂通常是α波,其波長和母親心跳聲音類似,形成協調和諧的旋律,使孕婦感到放鬆讓胎兒也感到和諧,良好的心情也可促使體內產生如腦內啡等物質使人感受到幸福感。

 

 

何時適合小朋友學習音樂呢

小寶貝們除了能在胎兒時期接觸胎教音樂之外,在小孩一出生後也可繼續接觸音樂,讓他們繼續聽聽一些輕柔不會有太刺激性的音樂到一些兒歌其實都是很好的。在小孩4~5歲的時期是他們的音感最強的時期,事實上,不管年齡的大小,只要小孩能夠去接受,就可以試圖讓他們去學習音樂或是聆聽音樂,讓小孩潛移默化,慢慢受到薰陶影響,如果小朋友要開始學習一些樂器則到6到7歲開始會是比較適合的年紀,因為此時期孩子們的手指大小肌肉發育已經能達到精細的運動技能,彈、拉樂器時就不會感到太吃力,當然在學習前最好能跟專業的老師先討論過,培養小孩音樂的興趣建立一技之長能帶給孩子相對的自信與陶冶,但是家長們千萬不要變成要求孩子們去學習音樂,否則跟一開始學習成長的本意相違背對孩子的發展則是揠苗助長了,不管孩子們表現得如何記得給予他們讚美與鼓勵喔!

 

 

 

參考資料:

[1]圖1

[2]圖2

[3]圖3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咪生完寶寶後,身體會較為虛弱,但若因為感冒而停止餵寶寶喝母奶,便是錯誤的觀念了。媽咪得到感冒時,其實早已透過接觸,將病原傳播出去,寶寶也不例外,即便停止哺乳也可能會使寶寶生病。相反地,給予寶寶持續的母乳餵養,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所以,即使感冒了也是可以繼續餵奶的,只要注意避免可能的傳染途徑。

 

對於媽咪們來說,非重感冒最好是不要服藥,僅注意保暖與空氣流通即可,多喝開水,並注意盡量減少與寶寶面對面的接觸,可以戴口罩,以防呼出的病菌直接進入寶寶的呼吸道。若是處於高燒狀態的話,在這期間可以暫停母乳餵養1~2天,但是要記得按時排出乳汁,避免因為乳汁淤積、乳管阻塞,繼而引發乳腺炎。

 

甚麼情況下,才不能餵養母乳?

 

 

一、傳染病:當媽咪患有傳染病時,建議不要採取母乳餵養,以防將疾病傳給寶寶。服藥期間亦不能採取母乳餵養,需等到病都好了停止吃藥以後才能開始餵養母乳。

 

二、消耗性疾病:若是患有心臟病、腎病、糖尿病的媽媽,可以根據醫師的診斷決定是否餵養母乳,一般情況下,患有消耗性疾病但是仍能夠分娩的媽媽,就可以哺乳,但要注意營養與休息。

 

三、嚴重乳頭破裂、乳腺炎:應暫停哺乳,並盡速就醫治療,以免病情延燒。

 

四、進行放射性碘治療者:待療程結束後再行檢驗乳汁中所含有的放射性物質濃度水平,達到正常指標後再行餵奶。

 

五、代謝性病症的寶寶:像是半乳糖血症、先天性半乳糖症缺陷的寶寶,都不宜繼續餵養母乳或是奶製品,應給予特殊不含乳糖的代乳品餵養。

 

如果媽咪們只是暫時不能採取母乳餵養,應注意每天按原先餵哺時間把乳汁排出,避免因為長時間不餵奶又不擠奶,導致乳汁越來越少,直至停止分泌而無法再進行母乳餵養。

 

圖片來源:daliulianmombaby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讀書做事常常興趣缺缺提不起勁嗎?如何讓對學習失去熱枕的孩子轉而樂於學習呢?

 

失去的熱枕
現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社會父母往往給予孩子很高的期許,課業的學習常常變成是填鴨式教育,孩子的補習行程滿檔,當孩子每天面對這些無止盡的學習當然會逐漸失去熱枕,首先當然是要檢視孩子的學習狀況,這些學習真的都是對孩子好的嗎? 一直被動接受大人要求的學習,是無法提升孩子的學習力的,反而剝奪他們從探索中學到東西的樂趣,有時候適時給予孩子適度的彈性,學習所愛是維持熱枕的提升學習力的原動力。否則這些學習的經驗給孩子的聯結都只是壓力和不愉快的經驗,當然會令孩子的學習意願跌落谷底。

 

 

換個方式學習
最好的學習就是體驗,不是教導他們指理解這些知識而已,而是讓他們去體驗知識背後的原理,讓孩子慢慢去摸索,以體驗感受去面對生活,親身的去經歷操作過,想忘都忘不了,這就是有別於純粹去讀書研究知識的學習方式。但現在的孩子靠著補習家教,被動接受重點和答案,不能親身理解背後原因,往往時日一久都忘光了也變成了為了讀書而學習,並也失去了自主找答案的興趣。這就如同換個不一樣的思維,如實驗課程或是給他們觀看影片解說總是給孩子學習上的驚奇,讓他們去看到或親手操作進而體驗出學習的原因和樂趣。
 

 

訂立學習規劃 讓孩子對自己負責
評估孩子能力並培養孩子訂立出合理可行的目標,並記得從中給予鼓勵及引導幫助,讓孩子學習對憶起討論出的學習規劃付出責任,自身的要求可以給予前進學習的動力,但當孩子無法做到應有的要求時不要先施加太多的壓力,因該檢視是哪個部份出了問題,了解原因做出調整後再跟著孩子一步步地向前邁進,千望不要要求甚高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喔,給予正面的陪伴鼓勵與關懷可以讓小孩樂於面對困難提升學習的能力喔!!



參考資料:
[1]圖1
[2]圖2
[3]圖3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上幼稚園的小美有天回家後,小美的媽媽發現小美的手指頭都紅通通的,仔細看才發現小美的指甲變的崎嶇不全,大拇指旁的手皮也有好幾條被摳起來的手皮,於是小美的媽媽抓起小美的手,用嚴肅的口氣說:「以後不准再咬手指了!聽到沒有。」許多小孩子其實都有咬手指、拔頭髮的習慣,但這並不表示這群孩子都有「缺乏安全感」或「情緒障礙」的問題,對於這群小孩子而言,這種習慣也可能代表著安全感!但如果強硬的的規範,並要求他一定要做修改,可能會引發更多的問題!

 

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咬手指頭?

確實,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咬手指是一種用來排解壓力與焦慮的方式,而這些壓力也可能是來於周圍環境造成的壓力。但當你想深入去了解孩子咬手指的原因時,可能會因為不論如何思考或觀察仍一無所獲,而感到無助與挫折。或許,您可以試著換個方向思考,是什麼時候孩子才不會咬手指呢?假如,當你看著孩子對著一張圖畫紙盡情畫畫時,而長時間沒有類似的舉動,或許我們可以了解孩子在這種情境下,不易感受到緊張或壓力,那我們就能時常營造出類似的環境,使孩子在孩童時代遠離這個習慣。可藉由安排相關的活動讓孩子心情感到舒適,在這些情境中,調整孩子的焦慮,並改善不良習慣的頻率。

 


但…這幾句話千萬別說!

「以後不准再咬手指了!聽到沒有。」、「不要再讓我看到你咬指甲!」強烈的規範不僅無法改善,甚至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反效果,使孩子們更加焦慮不安。

這種焦慮而造成的習慣很難幾天內完全改善,因此提醒爸爸媽媽們需要多點耐心。趁著假期多帶孩子們出去走走,遠離原本的環境、接觸不同事物也有助於孩子們改善焦慮。《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一書的作者許皓宜也提到其實孩子的焦慮行為有時是在提醒家長們要記得多帶孩子到不同環境去走走,這樣便有助於孩子在心奇中學習放鬆,打破原來的焦慮思維!

 

資料來源

[1]pixabay

[2]public-domain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網址:http://www.newlife101.com.tw/lm_news_view.php?id=388)

 

通常新手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我的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飽呢?我的奶量是否足夠寶寶喝呢?一般要判斷初生嬰兒是否吃飽可分為親餵母奶和瓶餵,而餵母奶的量與次數是無法估計的,哺乳次數只能說頻繁再頻繁,然而仍是有方法知道寶寶是否有攝取到足夠的奶水。

 

長時間來看,體重的增加是判斷寶寶是否有吃到足夠奶水的最好的指標,但瓶餵寶寶體重增加的情況可能不適用在母乳寶寶的身上。而判斷嬰兒親餵母奶是否吃飽則可透過以下幾點來觀查:

 

 

●餵奶前乳房豐滿,餵奶後乳房較柔軟

●餵奶時可聽見吞咽聲(連續多次)

●媽媽有下乳的感覺

●尿布24小時濕6次或6次以上

●寶寶大便軟,呈金黃色、糊狀,每天2~4次

●在兩次餵奶之間,寶寶很滿足、安靜

●寶寶體重平均每天增長18~30克或每周增加125~210克

 

如果經過上面幾點表現的觀察,媽媽仍不定寶寶是否吃飽,可以每次在寶寶吃完奶後,用手指點寶寶下巴,如果他很快將手指含住吸吮則說明沒吃飽,應稍加奶量。一般來說,寶寶在開始餵奶5分鐘後即可吸到一側總奶量的80~90%,8~10分鐘吸空一側乳房,這時應換吸另一側乳房。讓兩個乳房每次餵奶時先後交替,這樣可刺激產生更多的奶水喔!

 
 
圖片來源:life.yxlady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內文截自於我的e政府網頁:

 

國民年金生育給付自104年12月18日起已由原本1個月的月投保金額給付(新臺幣1萬8,282元)調整至2個月(新臺幣3萬6,564元),市府提醒此項給付為申請制,若超過生產之日起算5年,請求權就過期將無法再請領。

 

社會處表示,國民年金生育給付自100年7月1日起實施,若於2011年7月後生育的國民年金女性被保險人,在生產日起五年內申請,即可領取生育給付。勞保局近日比對資料發現,許多媽媽在保國保期間生產,按規定可向勞保局申請(國保生育給付),但至今初步統計有4,347名媽媽的請領期限即將到期,勞保局目前已發函通知。

 

社會處提醒:國保生育給付的請領資格為女性被保險人於國保加保期間分娩或早產,且國、勞、農保(配偶)生育給付應擇一請領,請領金額為每位新生兒即給付2個月的月投保金額(105年度國保月投保金額為新臺幣18,282元),即每位新生兒可領取新臺幣3萬6,564元,雙胞胎可領取新臺幣7萬3,128元,雙生以上按比例增給。

 

社會處特別指出:如國民年金被保險人家庭經濟困難無力負擔保費,可向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申請「所得未達一定標準」保費減免,最高可補助民眾自付額50%的保費,申辦經審核通過後自申請當月開始補助,盡早申請、越早補助。

 

詳細資料可以到我的e政府網頁或是到新竹市政府網頁查詢

 

 

 

資料來源:新竹市政府

圖片來源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