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育兒教育 (4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在入睡前如果玩得太過興奮,或者接受太過刺激的故事、或者聽節奏激烈的樂曲,通常整個晚上都會睡不安穩,當然嬰幼兒也不例外。小時候的我,因為太過活潑好動,調皮的無可救藥,晚上睡覺時常常都會做惡夢或者是驚醒,讓爸爸媽媽都要半夜爬起來,安撫我好一陣子,很是辛苦呢!

 

 

而睡眠是每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睡眠能調整體質、消除疲勞、對於新陳代謝有所幫助,且可以促進生長發育。但是在孩子的每一個年齡階段,對睡眠的時間要求是同的。由於新生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因此一天基本上會需要睡上18~22小時。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其睡眠時間也會逐漸縮短,到了2~5個月大的寶寶,睡眠時間大約15~17個小時,而一到三歲的孩子,一天也需要12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可見睡覺對於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大事!

 

 

睡前建議讓孩子慢慢沉澱下來,不要再有過度興奮的行為,這樣才可以保障孩子的睡眠品質,除此以外,如果孩子在睡覺前有一個習慣性的哭鬧前奏,父母就應該多留心,掌握他(她)的睡眠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睡眠反射習慣,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在睡覺前半小時給孩子唱唱歌,讓孩子不僅可以在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下入睡,也帶著絕對安全感的狀態下進入夢鄉。

 

 

 

在這邊與讀者朋友們分享一首哄孩子睡覺的佳搖,這首歌叫做「搖嬰仔歌」,希望透過這首歌謠的分享,讓您的孩子知道睡覺的時間到了,讓這首歌成為安排孩子規律睡眠的「指定曲」,雖然沒有跟孩子說:「該睡覺囉!不要調皮了~」,而只是唱著這首歌謠,慢慢地孩子便懂得對於睡覺的要求,而不再是透過「逼迫」來達到目的囉!

 

圖片來源:mami媽咪幫

 

 

成長百科Q&A 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喔! 
https://goo.gl/RUpT9k


媽媽寶寶成長社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20427148134835/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ashimi-316629_960_720.jpg

 

相信大家都嚐過"生魚片",大家對它絕對不陌生。生魚片是日本料理中非常受歡迎的一道佳餚。既然生魚片是吃生的,想必大家對生魚片"新鮮"的標準是一樣嚴格把關。講到新鮮,現撈的是不是一定比冷凍的好?是不是只要當下夠新鮮?愛吃生魚片又擔心有寄生蟲,沾多用一點芥末就能達到殺菌效果?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活宰不一定新鮮
首先要打破大家對新鮮的觀念,並不是當下活捉宰殺就叫"新鮮",其實生肉含有許多微生物(例:病毒、細菌、寄生蟲),一般料理要達到殺菌效果就是"烹煮"。基本上高溫加熱可以殺死95%以上的微生物。

 

現撈的是不是一定比冷凍的好
日本人和台灣人都不愛吃冷凍太久的生魚片,覺得解凍過程破壞了生魚片的油脂和口感。曾經有則新聞,一位先生在市場買了條新鮮的魚,自己在家做生魚片,結果身體不適送醫院,就是因為這條魚沒有經過急速冷凍。魚類身上的寄生蟲,99%都是由超低溫冷凍殺死的,吃冷凍的其實比吃現撈的安全。要避免把生魚片當中的寄生蟲吃下肚,最好的方式就是急速冷凍。

 

沾芥末並無法殺死微生物
一般人吃生魚片都會沾點哇沙米(山葵、芥末),說是可以殺菌。事實上,山葵所含的芥子油成分,本是用於驅除它自身葉片上的害蟲,當害蟲咬它的葉子時,它就會分泌芥子油,但這無法消滅病原菌,因此殺菌效果當然不如預期。更別提市面上許多哇沙米根本是用澱粉加芥子油攪拌而成,除了會破壞生魚片的味道之外,完全無法殺菌,講提味倒是真的。

 

食用生魚片造成疾病上身
生魚片最常見的寄生蟲是“安尼線蟲”,如果生食或食用沒有完全煮熟的海洋魚類,安尼線蟲的幼蟲就會進入我們腸胃的黏膜,引起發炎反應,接著出現噁心、嘔吐、胃痛等症狀,還會刺激喉嚨,引起咳嗽。這種蟲可在人體中持續吸收養分,長大終老,當蟲死亡之後,會慢慢順著肝臟移轉到膽道,產生結石,也可能造成肝臟硬化,而死亡的蟲體還會成為導致某些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懷孕能吃生魚片嗎
懷孕時期並不建議準媽媽們食用生魚片,除了寄生蟲風險之外,還有可能因為生菌數過高造成腸胃不適、腹瀉的症狀。且多數生魚片多半是較大型的魚類,例如旗魚、鮪魚等,因為生物鏈累積的關係,可能含有較高的重金屬含量,對於媽媽或胎兒來說都會有不好的影響。

 

圖片來源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s.jpg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除與孩子的溝通、管教、協調以至到家長與彼此之間的配搭與角色上的扮演都是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教育。

我們在教養孩子身上,我們往往會採用恩威並重的教養政策,父母中常常會有一位扮黑臉給予孩子們管教,一位則是常常再以愛的教育方式扮白臉從旁給予孩子支持教養。

 

2s.jpg

 

父母可能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在教導上更容易乖乖地聽話,當然孩子可能在威嚴管教的權柄下建立出好的行為,但是這種教育方式也可能面臨到許多問題,扮黑臉的家長可能建立了教育的準則但是則疏離了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會聯想到扮黑臉的那方總是給予管教,產生懼怕的心情而遠離扮黑臉的那方,而趨於只親近扮白臉的家長,這樣孩子有可能變為過於依賴,反而累的是兩位家長,而且孩子對於管教與責罵是分不太清楚的,容易在心中扭曲了親子的形象,認為扮黑臉的那方總是嚴厲沒有慈愛的,這樣的結果是發揮不了好的教育功能。

 

3s.jpg

父母合作 建立正向親子關係

教育就是家長以正向正面的觀念去教導孩子,讓他們在面對未來時擁有正確的處世態度,要如何養成孩子有這種好的態度的一向是不簡單的功課,而父母在教育上的溝通與對孩子教導上的共識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溝通共識是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教育與教導模式。

首先父母一定要合作,依據孩子的個性與特質討論出共同的教育共識,父母之間在教育上就不需一方扮演黑臉來給予教導,而是以相同的標準相互配搭的方式給予孩子教育,讓孩子知道父母對於這些事上的態度是一致的,共識建立好後不要在孩子面前出現反向意見,這則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實行教育任務時,父母最好都能在場,一方給予正確的態度並教導孩子,另一方能從旁給予引導並且真正建立起親子溝通,不是教育後孩子還是不懂他的行為有哪些錯誤,真正建立起的合作模式與溝通,才是對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最良好的方式。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史斯克蘭‧吉利蘭(Strickland Gillilan)

 

「閱讀的媽媽」(The Reading Mother),是最受美國人喜愛的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上面的那段話?家裡的孩子長大後,通常不會記得父母給自己的便當裡帶過什麼菜色,也不容易記得爸媽小時候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是什麼,甚至會忘記去哪裡玩過,但是卻會長久地記得爸爸或媽媽小時候講過的故事書中的某一段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話,或是記得那曾經父母為自己念過的書名。

 

 

其實,不單單只有念過的故事書,孩子真正喜歡的是與爸爸媽媽之間的親子互動,小時候是孩子人格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時期,父母親的陪伴與關懷會讓孩子感受到親情與愛,進而讓這樣甜蜜的感覺,在孩子的心中常留,並成為幸福甜美的記憶。許多疼愛孩子的父母,通常會盡可能地去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買許多的玩具、新衣服,或是請人照顧自家孩子,往往沒有陪伴孩子的時間,如此一來,即使辛苦工作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卻忽略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您是新手爸爸或媽媽,卻不知道該怎麼樣才是對孩子好時,不妨就坐下來一起與孩子閱讀或是念故事書給他(她)聽,即使孩子未必能夠全盤的吸收書中的故事內容,但我相信在孩子的眼裡,會從爸爸媽媽親切的口吻與陪伴中,體會到爸媽是深愛著自己的。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人格發展上才會更加地有勇氣與自信來面對未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圖片來源:

strickland-gillilan

family-structure-and-child-maltreatment-do-some-family-type

family_meetings

 

原文網址:http://www.newlife101.com.tw/lm_news_view.php?id=236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1.png

家庭中有兩位以上的小朋友是很熱鬧的,彼此之間也能有個伴學習分享與關愛,當然難免兄弟姐妹間也是會出現彼此競爭比較的心理,父母如何真正的了解到每個孩子不同的需要,培養孩子們一個正向且無須比較的心理,是需要與孩子們一同成長的課題喔。

 

父母面對孩子們一定會有比較的問題有時會想要讓彼此維持公平而一視同仁,對於父母而言當然是希望能夠對每個孩子付出相同的關愛與投予相同的標準,以避免孩子說:為甚麼哥哥有那個玩具我卻沒有?為甚麼妹妹可以去看電視了我還要幫忙做家事? 兄弟姐妹間常常會有這些比較的心態,到底對孩子們而言"公平"是甚麼呢? 只是單純的對孩子給予相同的付出或是一視同仁的準則嗎? 恐怕並不是這樣子的喔!

 

b2.jpg

一樣不一定代表就是公平

父母往往深怕自己偏愛了哪一個孩子,所以在教育孩童身上採取相同的標準,以維持我們眼中的公平,但是孩子們的感受卻往往不是這麼感覺的。同樣一碗飯,弟弟都把午飯吃完了,哥哥你怎麼還吃不完呢? 這就是家庭中常見的模式之一,或許哥哥胃口本來就比較小還是身體有些微恙,但是經家長一說也往往帶給兄弟姊妹們另一種比較的心態,會覺得我被拿來跟其他兄弟姊妹相比了。

 

公平應該是在相同的立足點上,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給予尊重與溝通建設

我們往往會陷入這種公平的迷思當中,認為一樣的對待回覆孩子才是對每個孩子是公平的,但是孩子們卻常常還是相互比較覺得不公平,其實,我們都曉得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與個性,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覺得被尊重以及得到良好的回應,當這些需求被滿足了,自然而然與手足之間就比較不會這樣去做比較,而是懂得為彼此著想。

 

b3.jpg

 

父母應當了解每個孩子的能力需求確實會不同,帶孩子時無須過度強調公平,最重要的是能夠傾聽孩子的聲音並引導孩子們相互溝通,例如說做家事不是哥哥先做完就能夠先去玩電腦,而是父母能依照孩子們的速度能力適度去分配家事並約定一同做完才能夠去玩電腦,當其中一位完成時才比較不容易去比較並且也能從中學習與手足間一同去溝通完成家事喔。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網址:http://www.newlife101.com.tw/lm_news_view.php?id=228

 

「現代的小孩,為什麼都這麼不受教阿!那是什麼原因呢?」「該怎麼教孩子比較好?」「都已經講過幾次了,我家孩子還是不肯悔改,到底要怎麼辦?」「打罵孩子真的比較有效果嗎?」等等諸如以上此類的問題,可能許多的父母親,在它們的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些棘手的教養問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爸爸媽媽們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好上更好,能夠自主的學習並且養成獨立自強的個性,並且掌握良好的人際關係,於未來的社會上能夠一展長才而不被世代淘汰。但是,往往關切的同時,伴隨著的是不知道該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來對自己的孩子說教。

 

一般我們所說的「說教」,那就像是在宣傳教義一樣,將枯燥乏味的空談理論,用在教訓別人身上。也就是說,對孩子的說教是以強迫式的手段,施加在孩子的身上,慢慢地說教說多了,口氣與心情肯定會越來越差,這樣一來,不但沒有辦法把問題解決,還可能因為負面情緒的導入,而讓親子間的關係慢慢變質,最終使得孩子漸漸地疏遠父母,養成叛逆的習慣,並且愈來愈不受教。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古代的世家,會有這麼多逃家的貴族孩子一樣,逃離那環境……

 


(Photo via Darrell J. Rohl, Grumpy Kid, http://flic.kr/p/54Rcvq, CC License)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大多數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自身的主見,若是以這樣說教的方式,不僅孩子可能不懂父母親說教的內容與其背後的辛勞,更認為這只是父母親在小題大作,不喜歡或不高興他們的特定行為,無法真正體認到一件事情的錯誤,而一犯再犯。因為孩子打從心底,就沒有「認同」長輩的想法,或者沒有產生共鳴,當然就難以預見效果。

 

 

讓我們為孩子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會發現其實當我們還小的時候,也是不喜歡聽長輩碎碎唸,更何況是現代的小孩子,隨著資訊時代的爆炸,想法與性格的發展一定會比上一代更加多元化與早熟,因此,刻板式的恐嚇教育大多是很難有好的效果的。所以,若要與孩子建立「良性的溝通」管道,就必須要針對「說教」的內容下點功夫,讓其變得更加生動與深刻,以關懷的情緒與公平的立場條件下,讓孩子能以正面的角度出發,接受來自父母親的親身教育。

 

 

圖片來源:

http://www.enmuo.com/article/4699
http://zaojiao.qpx.com/3_5kid/201403/46821.html

 

⬇成長百科Q&A 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喔! 
https://goo.gl/RUpT9k
⬇媽媽寶寶成長社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20427148134835/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寶寶出門都捏一把冷汗,寶貝別再讓我出糗啦!

最近在大賣場閒晃時,遇到一個令人又氣又好笑的畫面。一個幾歲大的孩子邊流著口水一邊喊著媽媽,喊著喊著就把推車推出去收銀台外了,但臉上充滿了笑容,身邊的大人們也沒有阻止,直到媽媽從商品區衝出來,拎著孩子走回去,誰知道孩子又開始尖叫聲瞬間嚇到在場的所有人,嚇得媽媽趕緊把孩子帶走。大家是否也有這種尷尬的經驗呢?但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又該怎麼處理呢?

 

 

雖然尷尬歸尷尬,但經過我私底下詢問的結果,周圍朋友們似乎都不認為小孩的舉動會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反而會讓人會心一笑。但該怎麼樣的處理才是最好的處理呢?我想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答案,確實,該怎麼從社會觀感與孩子教養間取得平衡相當困難,但如果從當事者的角度來想,會不會有什麼不同的解答呢?

 

 

危機就是轉機,與寶寶一同成長!

是我的話或許真的會跟小孩子一起玩,這樣大概會讓周圍的人更傻眼吧!我會想像孩子是船長,自己則是操控飛船的大孩子,然後大喊「我們出發囉!」再迅速把購物車推回商品區,也許會引來一陣笑或者被誇讚,但我能確定自己的寶貝能喜歡上購物車、喜歡與父母相處的環境,這點對我來說更為重要。或許我們能試著討論透過怎樣方式能夠更好的處理這樣的事件,又要怎麼樣與孩子溝通才能讓寶貝了解我們在想什麼呢?藉此去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善於溝通與情緒管理的人。或許您有更好的方式,快跟我們分享吧!各位爸爸媽媽又是怎麼讓危機變成轉機呢?

 

資料來源一

資料來源二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1.jpg

孩子的教養,從父母做起
父母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這些待人處事的的品德與教養,如何去引導孩子學習並成為一個稱職的好榜樣是父母親們必須去學習的。

 

言教身教
品德的全人發展是從小就訂立起的,孩子小時候的言行舉止,往往會受到周遭環境及朋友同儕的影響很深,而現今社會的開放,以及無遠弗屆的資訊四通八達,小朋友心智還未發展成熟很容易就受到這些五光十色媒體資訊及公眾人物言行舉止所影響,但是其實影響最甚的莫過於我們父母,孩子人生品格習慣養成的第一堂課,是在家庭而非學校,而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無時無刻都在觀察與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生活習慣及價值觀念,不要認為孩子們不懂,父母的這些生活行為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確確實實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f2.jpg

環境之於家庭

孩子的品格養成沒有學習好,不能單方面的去推諉給學校及社會風氣或媒體新聞,環境固然影響孩子很深,但是千萬記得,孩子的品格的養成最重要的養成還是取決於家長,這也是為人父母對於小孩的責任。孟母為了孩子的學習環境而搬了三次家,環境固然重要,但是孟母為小孩所做出的言教身教才是真真實實影響著孟子最重要的原因,父母如果懂得引導孩子,以自身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尊重關懷的好品德,孩子耳濡目染下,待人接物自然會謹守分寸規矩。

f3.jpg

從小做出好榜樣

孩子品格教育的養成、價值觀的建立階段,是孩子從小在家庭生活當中無時無刻的就在培養了。許多的家長認為孩子不甚懂事是因為孩子還小,因此對幼兒時期的孩子比較不會特別要求,想等到大了些再慢慢的教導即可,但這會使得孩子們的這些習慣開始變成自然,當這些變成他們根深柢固的偏差價值觀時,父母想要再來糾正,往往耗費更多的心力事倍功半,也更加容易引起親子之間的衝突。孩子在小時候就像一塊還未吸水的海綿,但是他們因為無法準確地做出判斷,任何學習教育他們都能很快速的吸收,當然不好的觀念品行也容易在此養成,此時身為父母自身的言行就更顯重要,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孩子都觀看在眼裡且跟著學習。我們要知道父母是孩子們一生的良師益友也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品德良知的第一線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責任教育,從孩子還小的時候開始做起

 

其實,孩子在學校裡會常常面臨到「責任」的問題,例如:數不盡的學校作業、學校老師賦予的責任等等。可能有些孩子回家以後,會開始抱怨:為什麼別的同學不用做這些事?為什麼我就要特別辛苦?這些問題,就牽涉到孩子是否需要接受這個「責任」,而這也是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的一環。

 

責任問題,貼近於一般生活情境的問題

 

當我們從「責任」開始談起,就可以引述許多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情。像是當孩子放學回家後,就會想要放鬆下來,開始看漫畫、看電視、放空等等,這時爸爸媽媽不免開始擔心起孩子的功課是否做完了?明天上課的科目有預習了嗎?老師交待的事情做完了沒?這些都是孩子每天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思考的議題: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負起責任,讓孩子做到自己應該做的事

 

當孩子能做到應該做的事情時,這就是負起「責任」。而當自家孩子能夠習慣於擔起責任,並且了解責任的重要性,就可以接下去談如果有做到會怎麼樣?沒有做到又會怎麼樣?當然,權衡責任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瞭解到什麼樣的行為做了以後,可能會面臨到法律上什麼樣的後果。而法治觀念的重要性,我們用以下的例子來與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關於教育孩子法治觀念的重要性:

 


 

以前有一則新聞報導,一名20歲的女大生與三五好友相約到台北西門町逛街,由於一時興起,她們玩起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約定猜拳猜輸的人要讓贏的人去指定做任何一件事。最後,這名女大生輸了,她的朋友要她到街邊的商店偷東西,然後把東西帶出來才算完成大冒險,而她也就照著做了。行動前,她先戴上了口罩還有攜帶隨身包包,到賣場後便把自己所看到喜愛的東西,順勢就往包包裡面狂塞,結果事後被店員發現,經報警後將她依竊盜罪移送法辦。此時,這名女大生還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直說:「我是猜拳猜輸了,要守承諾而已!」

 


 

 

我們可以知道,這名女大生所認知的責任層面,忽略了對於別人是否要擔起責任,不可侵犯他人的財產權。法律層面的責任,亦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若從小對於法治教育的觀念缺乏,便會造成上述案例的缺憾,往往因為年少輕狂而合理化自己的違法行徑,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所以,也希望透過這個例子,爸爸媽媽們可以藉著機會教育,讓孩子從小開始培養判斷力與法律常識。

 

⬇成長百科Q&A 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喔! 
https://goo.gl/RUpT9k
⬇媽媽寶寶成長社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20427148134835/

文章標籤

ron556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